凝心聚力促发展 谱写奉贤区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凝心聚力促发展 谱写奉贤区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2018/3/5 11:13:55 浏览次数:2524
奉贤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凝心聚力促发展,使奉贤区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得到增强。五年中,区残联先后获得2011—2014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2016年度“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残疾人小康进程、两个体系和长效机制等建设。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将涉及本部门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列入部门工作规划。社会各类组织利用自身资源,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助残服务运行模式。
构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将残疾人的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区“六五”、“七五”普法。建立与人大、政协的定期联系沟通机制,研究并实施《关于奉贤区残疾人住院医疗帮困暂行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
构建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共享平台。组建区级的残疾人艺术团。举办残障人士展演专场、运动会等品牌特色活动。诸多残疾人代表在书法、摄影、版画等领域,多次获得国家、市级奖项。
实现残疾人保障服务新成效
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实施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14项政策,加大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减少残疾人家庭的成本支出。累计投入保障经费15423.27万元,比上届增长738.7%。
就业空间不断拓展。2017年,招收13名残疾人参加中职教育,弥补残疾人中职教育空白。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26家涉农组织帮扶农村残疾人930人,平均帮扶增收690元/月。实施“互联网+残疾人创业就业”,借助“互联网+”经济的新生力量,建立起线上“心心点灯”公益电商平台,联动线下11家阳光家园和26家农业合作社作为认证商家入驻,售卖手工艺品、农副产品,拓宽增收渠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2个残疾人创客空间,精准扶持4名残疾人成功创业,开设玉石打磨培训基地1个,实操训练培养残疾人就业技能。
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分类按需服务等手段,实施0-1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白内障复明手术,健康体检、居家无障碍坡道,假肢、矫形器安装等21项康复服务。实施市政府实事项目个性化适配服务,为1651人次残疾人适配助视器、助听器;调整重残无业(低保)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标准,尝试并开展居家养护社会化运作。
再添为残服务新动力
提升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开展“阳光家园”第二轮改建,11个家园实现功能拓展,环境改善。创建3家示范型和4家标准型辅助器具服务社,强化社区康复服务管理。完善“希望之家”服务模式,提高伤友生活自理和外出社交能力。完善8家“残疾人职业见习基地”和8家“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建设,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提升残疾人自治组织服务能力。指导区五大专门协会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年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余次,年均参与残疾人1000余人次。指导全区250余个村(居)委残协开展“评星晋级”创建活动,推动残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
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水平。围绕“立足岗位展风采”“岗位练兵献良策”“畅谈事业聚智慧”,举办“跳出岗位看岗位、跳出科室看科室、跳出残联看残联”主题大讨论活动。依托专业培训与履职考评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同时,组队参加全国辅助器具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大赛一等奖、个案适配案例优秀奖。五年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个,残疾人工作者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原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